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汪泽福
漫步在如今的漳县县城,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街角公园内绿植葱郁,新建的住宅小区配套齐全、环境雅致,夜幕下的滨河路灯火璀璨、游人如织……从“旧貌”到“新颜”,从“宜居”到“宜业”,近年来,漳县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涵养城市气质,一幅“城在景中、人在画里”的现代宜居宜业小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基础设施升级:织密“民生网”破解“出行难”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积水难行,现在新修并拓宽了柏油路,还配套建成了彩色步道和绿化带,出门散步、买菜方便又舒心!”家住漳县武阳镇的居民张大爷,看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北滨河路,难掩心中喜悦。近年来,漳县聚焦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痛点问题,持续推进城市路网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武阳路、北滨河路、文昌路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同步配套建设人行道、绿化带及交通信号灯设施,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漳县通过“新建+改造”双路径,在县城核心区域新建武阳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在东晖路等新划定停车位,累计新增车位2100余个、配建充电桩100余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压力。此外,该县还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各类管网60余公里,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温暖。
城市颜值提升:打造“口袋公园”擦亮“生态底色”
“以前想找个散步的地方都难,现在出门走5分钟就能到公园,既能锻炼又能赏景,太方便了!”傍晚时分,在漳县武阳公园内,居民李女士正带着孩子散步。为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漳县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先后建成武阳公园、滨河健身步道等公共休闲空间,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0%,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针对老旧小区“缺绿少园”问题,漳县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微绿地”建设,利用街角空地、废弃场地等“边角料”空间,新建龙川路、人口广场等小型休闲公园,配置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设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同时,该县还对城区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河道垃圾、修复生态岸线,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河景观带,成为群众休闲打卡的“新地标”。
老城焕新蝶变:改造“老旧小区”留住“幸福味道”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管线老化,下雨天漏雨、冬天暖气不热,改造后不仅外墙刷得漂亮,还新建了凉亭,生活品质一下子提上来了!”谈及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漳县武阳镇阳光小区的居民王阿姨赞不绝口。近年来,漳县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根据小区破旧程度、居民改造意愿等情况,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7个,不仅让一批建成数十年的“老破小”焕发新颜,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新增便民设施、优化居住环境,切实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改造过程中,漳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针对居民反映的“屋顶漏水、管线老化、停车困难”等问题,逐一制定改造方案,同步推进屋面防水、管线更换、道路硬化、绿化提升等工程,并因地制宜加装电梯、充电桩,增设老年活动中心。此外,该县还注重“改管结合”,在改造后的小区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小区治理机制,让老旧小区不仅“改得好”,更能“管得好”。如今,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不仅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更留住了城市的“烟火气”与“幸福味”。
如今的漳县,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不仅有“活力”更有“温度”。下一步,漳县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管理,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小城,让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28日义诊普法双下乡 漳县“双送服务”暖心窝
- 2025年08月14日“城市血管”焕新颜 漳县武阳路管网改造正酣
- 2025年06月04日漳县在贵清山举办山地自行车赛
- 2025年06月03日漳县巾帼绽芳华 文明新风拂乡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