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社会救助暖人心 特困群体有保障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牟亚斌 范梅梅
今年以来,康乐县紧紧围绕“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目标任务,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的“网底”编实、筑牢、拓宽,形成兜底保障合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3月9日,笔者走进康乐县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装饰一新的老年公寓内窗明几净,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舒适整洁。服务中心有可供老人沐浴的热水器,并配备了专业的医疗设备、康复器材与医护人员,将医疗康复与养老服务相融合,是典型的宜居养老福地、“医养结合”的康复机构。
张发祥就是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的一员,今年48岁的他,是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原本是虎关乡关北村村民,由于肢体精神二级残疾、无子女,无人照顾,2019年5月在县乡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张发祥搬入了康乐县新修建的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生活很是舒心。
康乐县老年人养护服务中心位于附城镇城东新区,共有床位132张。为全县特困供养对象、无人照顾老人及其他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集医疗康复、修养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福利性社会化服务场所。
对于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康乐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的养老服务公司对全县837名失能、半失能的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按照失能每月4次、半失能每月2次的频率上门提供健康检查、心理疏导、打扫卫生、物品代购等照顾护理服务。
康乐县爱馨为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鹏军说:“自服务以来,我们每月对失能、半失能人员分别以四次、两次上门服务方式进行理发、量血压、打扫卫生等,力争让他们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同时对专业养护机构未覆盖到的684名能够自理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由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包村干部、村干部等按照一名干部联系照护多名特困供养人员的方式进行“结对照护”,每月对照护特困供养人员进行探视,实地了解其生活状况和监护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全县所有分散特困供养人员都能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护、照料。
高排舍是高丰村6社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是县民政局和乡镇干部的结对照护对象,结对干部每月一次到他家进行探访,了解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困难。
为保障特困人员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切实解决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最后一米”问题,2019年11月,康乐县通过政府采购发放实物的方式,公开招标集中为全县所有分散特困供养对象采购发放了粮油米面、衣物被褥、炉具煤炭、炉具炊具等价值651万元基本生活用品,并分批逐户发放到位,确保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国家的政策好,不仅每月给我们3000多块钱的生活费,还送来了油、面、被子等生活必需品。”高排舍说道。
今年2月25日开始 ,康乐县集中开展以一二类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为重点的特殊困难群体面貌改善提升工作,围绕特殊困难群体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需求,按照“缺什么、需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逐户逐人逐项落实保障措施,一次性补齐影响困难群体生活起居方面短板弱项。同时,继续沿用结对照护工作的先进经验,由县、乡、村、社干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全县重度残疾人、农村一二类低保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结对照护,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实现特殊困难群体面貌的“五好三提升”,增强农村弱势群体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康乐县民政局局长马锦霞介绍说,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改善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康乐动员全县力量,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一二类低保户和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困难需求排查、发放生活物资、集中改善整治、开展照料服务等行动,切实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确保他们的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家庭面貌得到改善,让他们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