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大山里的脱贫路——灵台县新开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20/06/24/ 22:2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景洁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景洁

  6月的灵台大地,满目青翠,处处生机盎然。沿着蜿蜒起伏的乡村公路,笔者来到灵台县新开乡采访,一幅产业发展、村容整洁、群众幸福的美丽新村画卷跃然眼前。

特色产业提高“造血”能力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最近,新开乡寺沟村村民薛万祥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他家承包的10棚辣椒陆续成熟,每天天不亮他就要去大棚采摘辣椒,陆续送往新开乡及周边的蔬菜超市。

  “辣椒在本地市场上卖得很好,一斤能卖2元左右,我每天至少采摘100多斤,这茬辣椒估计能收入1万多元。”提起种植辣椒,薛万祥打开了话匣子。前些年他和妻子一直在西安做早餐生意,收入还不错。2017年妻子的一场重病,几乎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早餐生意他自己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便回到了家乡。

  因为要照顾妻子不能外出,他便在村里的农兴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打零工,这样既挣了钱,同时又离家近,能随时照顾妻子。在合作社里,他还学到很多种植蔬菜的技术。今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自己承包了10个大棚,全部种植的是辣椒,看到自家种的辣椒产销两旺,薛万祥喜笑颜开。

  “寺沟村作为深度贫困村,为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增加贫困户收入,村上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290多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8座,中拱棚155座,依托灵台县农兴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平台,将日光温室和中拱棚以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折资入股,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销售,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新开乡寺沟村党支部书记仇继红说,合作社现有社员110人、贫困户92人,2018-2019年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30人发展蔬菜产业,分红10万余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新开乡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发展牛、果、劳务、设施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特色种养、中药材、全膜玉米等多元富民产业。全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19户2031万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同时依托全乡贫困村均建立的养殖、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或农户+合作社+国有企业”的方式,将791户贫困户632.62万元扶贫资金加入各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分红实现收益。

易地搬迁圆了“安居梦”

  走进新开乡华掌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康屋依山而建,通村硬化道路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排列两旁,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原来住在窑洞,交通不方便,路也不好,一到下雨,孩子们上学都很困难,现在搬下来住到安置点的小康屋,路也都硬化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也通了,电也有了,你看现在多好。”说起自家的变化,曾是新开乡华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岳有文笑得合不拢嘴。

  岳有文所在的华掌村是新开乡较为偏远的山区村,全村共12社379户1097人,其中回族群众932人,占总人口的84%。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449人,贫困发生率39.2%,属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

  易地搬迁之前,华掌村除村部周边华掌、坷老等3社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外,其余9社群众均分散居住于山川沟峁,且多以窑洞为主,交通不便、饮水不安全、农产品收种难、销售难。2017年以来,乡村两级抢抓政策机遇,通过集中建点、分散安置等方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6户236人,彻底改变了华掌村马家山社、下苏社等4个立地条件最差社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岳有文一家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屋,今年他还饲养了6头牛,而且直接拴在村里新建的牛场里。日子过得很舒心。对于他而言,不仅他们家4口人住上了小康屋,就连他家的6头牛全都住上了“新房子”。

  “为积极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主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村上大力培育后续产业,投资169万元,在搬迁点附近建成肉牛养殖小区一处。” 新开乡华掌村党支部书记马小林介绍,该养殖小区的建成,有效解决了易地搬迁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无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无支柱的难题。目前,以灵台县伊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平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三变”改革模式,扶持引导8户贫困户饲养基础母牛55头,带动全村饲养肉牛289头,实现养殖户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

  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近年来,新开乡充分利用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那些生活在深山区和生产生活条件极端落后的群众陆续搬迁出来。同时,围绕路、水、电、房等影响和制约脱贫的基础设施瓶颈,硬(砂)化村组道路、修建桥、新(改)建供水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改造农电线路,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3户、危房改造100户,行政村通硬化路和宽带、自然村通动力电、住房安全、饮水保障实现了全覆盖,群众行路、饮水、用电、住房难的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民生项目提升“精气神”

  “快走,看节目走,还有秦腔戏呢……”6月18日,由灵台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惠民活动走进新开乡寺沟村,为这里的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新开乡寺沟村村民张灵芳忙完地里的活,便赶紧和家人去村部看节目。

  “以前忙完地里和家里的活,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坐门口拉家常。现在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了,不出村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而且村上修建了漂亮的文化广场,我们晚饭后也可以健身跳广场舞。”张灵芳笑着说。

  如今的新开乡,一个个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

  据了解,近几年,新开乡不断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覆盖和延伸步伐,新(改)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乡村舞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农家书屋各11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新(改)建村小3所、幼儿园1所;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

  同时,新开乡在寺沟、大户两村建成总装机容量500千伏的光伏扶贫电站2处,共计收入55342.47元,除去收益的20%用于支付运营管理费、税费、土地租赁费、村级人员管理费等费用外,80%用于支付村级自设公益性岗位人员报酬及村级公益劳动报酬,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益。

  此外,新开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乡级便民服务中心1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室5个、便民服务大厅6个,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办事。持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一站式”和先诊疗后付费等特惠政策,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