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卢艺文
前不久,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监制的“五毒不侵”非遗文创口罩成为爆款,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受众群体相结合,在方寸口罩上展示传统文化之美以及精神内涵。被网友称赞为“口罩界”天花板。近期,创作方趁热打铁,持续推出四款甘肃非遗文创口罩,分别是“五毒不侵”“硕果累累”“旋鼓庆丰收”“鼓舞太平”“富贵吉祥”舞狮非遗文创口罩,涵盖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以及春节特别款。
非遗文创口罩
“五毒不侵”非遗文创口罩(春款)
《黄帝内经》的作者岐伯生于庆阳,他曾佩戴药物香包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在此地,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塞入香包成为普遍习惯,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仅有避邪驱瘟之意,更是一种心灵手巧的比拼。
“五毒不侵”文创口罩从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中提取了这一“抗疫”元素后,通过手绘图的方式使“五毒”变成人们口罩上的护身符,并命名为“五毒不侵”非遗防疫口罩。
“五毒不侵”口罩
这款“五毒不侵口罩”以春夏之际大地上最常见的青黄为主色调,“五毒”聚集在口罩中央,预示着“以毒攻毒”“保平安”的美好期许,侧面有一竖行小字:庆阳香包绣制,彰显原始身份,左侧则有一枚赭石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LOGO,佐证这五毒元素的身份。
“硕果累累”洮砚文创口罩(夏款)
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是中国名砚之一。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交界的喇嘛崖一带峡谷中。2008年,洮砚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硕果累累”口罩
“硕果累累”洮砚文创口罩选用洮砚中的“葡萄”作为重要元素,传统审美中,葡萄蕴含丰衣足食、美满富足、硕果累累等,这一款口罩选用了极淡的绿色打底,与洮砚的“鸭头绿”呼应,在盛夏之时,视觉效果清凉整洁且充满文化寓意。
“旋鼓庆丰收”文创口罩(秋款)
武山旋鼓舞又称“扇鼓舞”或“羊皮鼓舞”,主要流传于天水市武山县的滩歌镇、洛门镇百泉村、龙台乡、山丹乡等乡镇村庄。“旋鼓庆丰收”文创口罩提取了造型别致的“羊皮鼓”这一元素,鼓面漂浮在淡金色天幕中,口罩下方,金色而饱满的谷穗迎风飘扬,秋日里的丰收喜悦呼之欲出。
“旋鼓庆丰收”口罩
“鼓舞太平”文创口罩(冬款)
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舞太平”文创口罩以蓝色为主打色,湛蓝的天幕上,高高举起的红色太平鼓醒目而吉祥,这是人们对于“享太平”的祝愿和期待。
“鼓舞太平”口罩
“富贵吉祥”舞狮文创口罩(春节特别款)
狮子是我国民俗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吉祥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此款口罩提取了武都高山戏中的狮子形象,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2008年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口罩正中,红色的狮子目光炯炯,庇佑人们幸福安康,狮子带来的美好祝福将跨越时光与岁月。
“富贵吉祥”口罩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5月06日“五一”假期,非遗文化体验受兰州市民青睐
- 2022年03月10日多彩“文化墙”绘出华亭乡村新风景
- 2022年02月28日泾川县农民家门口乐享“文化套餐”
- 2022年02月12日华亭:过文化年不亦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