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高晓华 焦赟
6月24日,在平凉市农科院马莲实验站里,今年的陇紫麦2号小麦迎来了收割季。平凉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特别兴奋,因为该品种今年秋季将在平凉播种5000亩,收割下来的麦粒就是陇紫麦2号种子。
陇紫麦2号田地
“陇紫麦2号是我们平凉市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是2002年杂交组合、2018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平凉市农科院三级研究员任根深兴奋地告诉笔者,“陇紫麦2号是一款营养功能性彩色冬小麦,这种冬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全面,并且富含花青素等微量元素,市场前景广阔。今年秋播,平凉市打算免费供种推广种植5000亩。”
陇紫麦2号小麦颗粒
当年,任根深研究陇紫麦的时候还正当壮年,而此刻他已经即将退休。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一项种子的研究,对于平凉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工作的常态。此刻,麦浪滚滚,又是一年丰收季,平凉市农科院的育种工作人员跟农民朋友一样,抢抓时节,验证结果。采样、筛选等所有基础数据采集基本上都要靠人工完成。
科研人员在选穗
“3行有150株,150株里面咱们按照育种目标,一个要选株高,株高选择85cm—95cm的,再一个选择分叶繁茂和成穗率,成穗数不能低于5个……”
6月24日上午,正值高温天气,任根深带领科研人员顶着烈日,在马莲试验田里给大家教授选穗办法。
平凉市农科院马莲试验站种质资源圃里,3行小麦就是一个实验项目,这里总共有1000多项实验,所有育种工作都只能依靠人工完成。
平凉市农科院副研究员郑琪说:“种质资源圃收获必须人工收获,收之前要进行详细记载、观察,然后选择性地进行收获。原原种收获之前要进行人工去杂,人工去杂进行两到三遍,机械收割的时候必须将收割机清理得非常干净,确保种子的纯度。”
麦穗颗粒饱满
李娜从5月份开始,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地里观察、收集各种数据。一个女孩子,每天风吹日晒,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而她却乐在其中。
“这份工作确实很辛苦,每天风吹日晒的,但是我又觉着它特别有意义。”平凉市农科院助理研究员李娜说,“只有研究清楚了这些种子,我们才知道下一步到底应该要怎么做,当这些成果最后惠及千万家的时候,我们就觉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丰收的小麦
近年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育成了高产优质、抗旱抗寒、抗病性强的西平1号、陇麦079、普冰151、陇紫麦2号等一批冬小麦新品种,尤其是今年审定的新品种陇麦671,实打实收亩产达944斤,这些优良品种有力推动了当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集完所需数据和资料,原原种小麦就可以收割了,收割机刚一开进地里,附近的村民早就闻讯赶来要咨询今年的新品种子。崆峒区白水镇马莲村村民杨维国说:“平凉市农科院研究的小麦品种产量高、品质优,供不应求。”
小麦收割
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杂交组合配制到田间人工选择、鉴定品比、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再到品种审定,需要10多年的时间。这些小麦育种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泥土之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粒粒种子。要问他们为什么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陇原大地上的麦香就是最好的答案!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10日华亭:风吹麦浪好时节 青黄麦穗保丰收
- 2020年08月28日高台县河蟹喜获丰收
- 2020年07月15日西和万亩花椒喜获丰收
- 2019年08月02日宁县1100余亩黄甘桃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