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刘建军
白露时节,陇南成县的茭白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片的水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茭白苗在微风中摇曳,村民们身着防水服、脚穿水鞋,手持镰刀穿梭于茭白丛中,手起刀落间,一根根饱满白嫩的茭白被迅速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深入开展,2024年成县投入东西部协作衔接资金700万元,实施“旱改水”治理项目,将城关镇北山村330亩旱地改造为高标准水田,并配套建设灌溉渠道、排水系统和机耕道路,为茭白种植奠定基础。

“今年3月,在青岛城阳区的搭桥下,我们引进甘肃浙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高品质的茭白品种,在新改造的水田试种,没想到获得成功,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北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闫小春说。
茭白种植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收、分拣、装运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据北山村委会副主任张海波介绍,茭白种植已为该村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致富。据统计,项目一期常年为周边30多人提供就业务工机会,用工高峰期能达到80多人。此外,土地流转费按每亩500元支付,村集体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和设施租赁每年实现增收6万多元。
“我们以东西部协作项目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成县种植茭白,经过今年试种获得大丰收,产量和质量都达到我们的预期,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甘肃浙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兴说。朱建兴在青岛城阳区的搭桥下,到成县发展茭白种植产业,让茭白这种南方经济作物在成县落地生根,实现每亩4000多斤的收成,亩产值达1万多元,为当地群众增收探出新路。
北山村在引进茭白种植产业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南方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还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茭白种植规模,同时发展茭白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茭白产业成为带动群众产业致富的强大引擎。”对未来的发展,闫小春信心满满。
青岛城阳和陇南成县以茭白产业为纽带,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携手走出了一条东西部协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青岛的资金、资源支持,让成县的青山绿水焕发出新活力,孕育出的优质茭白走上了青岛、浙江等东部市民的餐桌,造福了两地群众。这背后是东西协作的生动实践,更是青陇情深的有力见证。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02日成县青皮核桃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 2025年08月22日成县:从一条路探寻一座城的发展密码
- 2025年07月10日林下生金 水中蕴绿 成县探索生态产业化之路纪实
- 2025年03月31日成县经济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