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中药材撑起漳县乡村致富半边天

 2025/11/27/ 08:35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王金银 贾彪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金银 贾彪

  初冬时节,走进漳县各乡镇的中药材加工点,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刚从田间采收的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经村民们清洗、分拣、晾晒后,在冬日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浓郁药香漫过村落,满含着群众丰收的喜悦,也承载着大家增收的期盼,奏响了冬日乡村的“致富曲”。

  今年以来,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持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涵盖当归、黄芪、黄芩等多个优质品种。经过大半年悉心管护,秋冬季节中药材陆续成熟采收,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丰收红利。

  “收完药材不算完,好好加工才能卖上好价钱!”在漳县殪虎桥镇东桥村三牌村王小林的中药材加工合作社里,村民们分工协作:先把新鲜药材冲洗干净,再把切好的药材均匀铺在晾晒架上,趁着冬日晴好天气自然风干。合作社负责人说,为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合作社不仅引进了小型切片机、烘干设备,还请技术人员来做加工培训,教村民掌握标准化加工技巧,让“原药材”变成“精包装”,价格比直接售卖提高了近三成。

  殪虎桥镇龙架月村的贾大姐一边翻晒自家种的黄芪一边笑着说:“以前种药材,采收后直接卖给收购商,价格不高。现在跟着合作社学了加工技术,自己切片、晾晒,加工好的药材根本不愁卖,今年我家5亩黄芪,加工后能多赚好几千块呢!”殪虎桥镇通过集中加工加分散加工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户“加工难、卖价低”的问题,又吸纳了留守老人、妇女就近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为拓宽销路,漳县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外地药材收购商和加工企业,搭建“线下收购加线上直播”的销售渠道;同时,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打造“殪虎桥镇道地中药材”特色标识,让加工后的优质中药材远销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此外,殪虎桥镇还在积极探索中药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计划引进中药材饮片加工、药膳产品研发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让不起眼的小药材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