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邓晓旭 杜莹杰
近年来,瓜州县锁阳城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富民产业培育为根本,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眼下,走进瓜州县锁阳城镇,白墙黛瓦的整齐民居,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古香古色的街面牌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政策扶持谱“脱贫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连日来,瓜州县锁阳城镇的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深入全镇163户45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话家常、聊近况,将政策变为一句句暖心话,送到百姓家门口。
王雪清是锁阳城镇堡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三口人,种了13亩玉米和小麦,去年贷款买了10匹马,5头驴还没有出栏。
“家里农活不多,我想趁着农闲就近务工,赚点钱补贴家用。” 在得知镇上设置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政策后,王雪清积极向前来走访的帮扶干部表达了自己的务工意愿。
锁阳城镇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龚长明和帮扶干部汤玉龙了解到王雪清家里的情况后,与镇上和村上联系沟通,为她争取到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堡子集镇的马路清扫。“每天干2个小时的活,干完之后也不耽误地上的农活,一个月还有500元固定收入。”王雪清说。
通过对贫困户务工意愿、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走访摸底,锁阳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454人,已有87人外出务工。“通过了解贫困户的家庭困难,镇上提供16个公益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有环卫保洁、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工作。” 帮扶干部汤玉龙说。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锁阳城镇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根据《瓜州县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清单式”动态管理,画出“任务图”、明确“时间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成果。今年,锁阳城镇鼓励农户紧抓机遇发展“五小”产业,帮助和落实“五小”产业83户,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
化树为“粮”奏“增收曲”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来钱”产业成了瓜州县锁阳城镇党委书记张东升心里的一块石头。
“去年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构树是个好产业,既能当自家牛羊的口粮,也能作为饲料卖给养殖户,这就符合我们的发展初衷了。”张东升说。
据介绍,构树是一种续根植物,可多茬轮栽,其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的特点也适宜瓜州县的环境和土壤条件。一次种植,连年收割,每年可收割3至6次,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是牛、羊、驴的优质“口粮”。
在确定培育构树产业后,2019年锁阳城镇结合“三变”改革,在锁阳城镇戈壁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引进瓜州县立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统种统管统销”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扶贫带贫机制,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盘活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每年领取分红。同时,龙头企业与村集体、贫困户签订集体用工协议,吸纳全镇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小麦已经下地,玉米4月中旬才播种,农闲的时候来构树苗棚里拔草,一天能挣100元,干一个月左右就有1000多的劳务收入,家门口务工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锁阳城镇新沟村村民徐丽说。
“目前,我们与立林生态签订构树育苗温棚30座,已栽植12棚30余万株,预计4月下旬出棚移栽,7月份可收割加工。按照标准化种植推算,亩产可达8至10吨,每吨收购500元左右,亩均产值4800元,除去成本3500元,亩均纯收入可达1300元。”锁阳城镇党委书记张东升说。
戈壁植绿奏“欢乐颂”
近日,在锁阳城镇植树造林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年70岁的石存印是瓜州县锁阳城镇人,在集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部,谈及过去的小镇环境,他摆了摆手、直摇头。“过去我们在生产队住的都是破旧低矮的土坯房,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沙枣树、榆树成活率都不高,一刮风,沙子迷得眼睛都睁不开,更别提穿着干净衣裳了。”石存印说。
为改善人居环境,瓜州县锁阳城镇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科学制定植树造林绿化方案,邀请省市专家从栽植方式和造林模式方面指导栽种,从源头上保证植树造林的质量,持续推进生态林网建设,改善提升生态环境。
“去年,我们新植绿色通道5.6公里、农田防护林20.2公里,治沙造林300亩,新植树木12万余株,开挖绿化带1.7公里,定植国槐410棵。同时,以中渠村为户厕改革示范点,完成厕改237户。”锁阳城镇党委书记张东升说。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03日康县: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 2020年03月25日两当县: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 2020年03月25日金塔:“乡土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 2020年03月22日“甜蜜事业”助力两当乡村振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