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老乡镇焕发新活力 镇原县方山乡结对帮扶发展特色产业路径探析

 2020/08/24/ 21:49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白勇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白勇涛

  论地利,方山乡并无优势。自镇原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路,向北车行近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

  论产业,方山乡风生水起。马铃薯、黄花菜漫山遍野,今年方山乡种植早熟马铃薯2000亩、新品种黄花菜2000亩。

  偏远乡镇为何产业如此旺?“是结对帮扶打开了我们乡发展产业的局面。”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说,从挖掘增收潜力出发,方山乡依托结对帮扶,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当姚永良第一次拿到10400元马铃薯收入时,眼中透着无比的喜悦。

  姚永良是方山乡王湾村村民,以往他的田地里长的都是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扣除口粮,收入非常有限。今年在乡上的引导下,他参与到了省农科院推广的早熟马铃薯试种队伍中来。“省农科院免费发了种子,风险由农科院承担,好了收入全是我的,我种了2.6亩。”姚永良决定试一试。

  虽说并无早熟马铃薯种植经验,可有省农科院专家的耐心指导,姚永良也学得认真,短短几个月,姚永良的早熟马铃薯就喜获丰收。

  如今,方山乡受省农科院帮扶,推广种植12号早熟马铃薯的群众有近500户。“引进早薯,村民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眼界。”高亚丽说,围绕培育“马铃薯品牌乡”,方山乡明年早薯种植面积有望达到5000亩左右,下一步将朝着现种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

  “方山乡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民多外出务工,常年留守的大多是一些老人儿童。”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说,乡上的一些山地,由于没人耕种,长时间撂荒,看着长满杂草的土地于心不忍。

  借着省农科院为张大湾村帮扶建办的黄花菜加工厂,高亚丽产生了通过种植黄花菜来盘活这些土地的想法,“有地没人种怎么办?”

  “山连山,地块集中,通风效果好,极富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方山乡张大湾村村民田创瑞在乡上发展黄花菜产业的倡导下,放弃在外务工,决定回乡种植黄花菜。如今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田创瑞通过流转和自家的田地,共栽植新品种黄花菜10亩。“预计今年可产干菜2000斤,每斤预计市场价10元,可收入2万元。”依托黄花菜田间套种的饲草,田创瑞还养殖了28只羊,政府奖补2万元,养殖年可收入8000元,仅此两项就可收入2.8万元,田创瑞还利用空闲时间在周边打零工。

  “发展黄花菜产业,拓宽群众增收门路,像田创瑞这样在外务工返乡种植黄花菜的群众在张大湾村就有8户。”张大湾村党支部书记赵丰奎说,为鼓励群众种植黄花菜,村上把撂荒的土地通过适当的价格流转给有种植意愿的群众,省农科院还免费为这些群众提供新品种苗子和技术指导。

  如今方山乡以帮扶单位为支撑、以党支部为引领,通过流转土地统一栽植和提供种苗分户栽植相结合的办法,在全乡推广栽植新品种黄花菜2000亩,加上以往成园的近6000亩黄花菜,昔日的方山乡遍地“金针”是真金,老乡村因特色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