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文化创新

【散文】可爱的小精灵们

 2020/09/22/ 14: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贾芳玲

  贾芳玲

  鸟巢

  白露过后,天气渐凉,陇东高原秋意渐浓。

  随着玉米成熟,玉米秆底部的叶儿先于顶部的叶儿迅速变黄,只有中部的叶儿还留有几许绿色。满地的黄豆与糜子也成熟发黄,沉甸甸地坠弯了枝杆。田地间由绿色变为一片等待丰收的金黄色。

  一场秋雨过后,树上的部分树叶也逐渐变黄。一阵大风刮来,吹得树枝儿左右摆舞。随着纷纷飘落的黄叶,我看到一个灰褐色的物体坠落在地,走近一看,竟是一只鸟巢。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鸟巢,很是惊喜。轻轻地捡起来,托在掌心细细端详。好精致的一个鸟巢啊!这是一个由无数根交错着的细小的干蒿草编织而成的鸟巢。外边是稍粗点的干草枝,从外到里草枝一层比一层细小、柔韧。最里层是丝棉状的和无数根丝线类、狗毛、羊毛类柔软纤维物质缠绕加固、做装饰而成的鸟窝,仿佛床铺上暖和的毛毡状,看起来舒适又富有弹性。

  哦,多么细致而又精巧的嘴工作业啊!如此高超的制作工艺!真难以想象,一只小小的鸟儿,是怎样衔来一根根干草,一点儿一点儿编制成这样一个温暖的鸟之家呢?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课文中学习过的园丁鸟,衔来花瓣儿、羽毛、石子将它的鸟之家装饰得五彩缤纷,靓丽优美。在我心里,它心眼聪慧、灵巧,是富有审美观和浪漫、温馨主义的鸟类的色彩艺术家。

  鸟巢是人类房屋建造的启蒙先导。鸟类灵敏、神奇的飞行技艺是人类永远追求的导师,它们身上有许多值得人类学习的可贵精神。

  织网的蜘蛛

  傍晚,我在靠近驻地的乡间玉米地前哼着歌儿,欣赏着天边美丽的晚霞。

  细细聆听田地里此起彼伏的虫鸣与河畔传来的阵阵蛙声,像为我的歌儿伴奏的混合着的交响乐般,让我心儿徜徉。陶醉在那动情的旋律、红彤彤霞光和清新的田地气息中。

  过了一会儿,发现眼前影影晃晃的。原来,是一只灰黑色的大蜘蛛。仔细一看,啊!它正在织网。这只倒挂在空中的勤劳的 “蜘蛛艺人”欢快地在半空中舞动着敏捷的身体繁忙地、乐此不彼地建造着它心中美丽的家园。像幻化中有魔法的神奇精灵,挂悬在半空中时而倒挂,时而绕网旋转,时而顺着丝网奔跑。一会儿忽左忽右,一会儿一上一下,在空中一边精妙地做这些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一边有节奏地、不停地向着网心奔走劳作,手脚并用编织着大网。那娴熟、奇巧的动作,那悬挂在半空中的一圈接着一圈儿游刃有余的高超技艺远超空中走钢丝的人类杂技演员。

  我心中涌出一份感动,屏心静气地、出神地观赏着这只技艺卓越的小精灵。轻轻打开手机手电筒,那一头挂在玉米秆上、一头挂在田地头松树枝上的一根根纤细的丝网,在月光和我手机光亮的映照下银光闪亮,熠熠生辉。

  人类坐在椅子上织一件毛衣都常常出现织了拆、拆了织的差错。而蜘蛛悬挂在半空织网却是一次成型,那圆网每一圈之间的顺序和间隙尺度竟无半点错乱,像是事先用尺子测量标记过一样。

  约莫一小时,一只经纬交错的精美大网便呈现在我眼前,蜘蛛倒挂在网心开始静静地休息。我惊叹,真有点佩服这样幼小的能工巧匠,竟然编织出比自己大几百几千倍的美丽大网。我数了数,这只圆心网整整三十圈,绕在十根纵向连接网线上,规律有序。

  过去,在我心里,蜘蛛不仅是丑陋无比、张牙舞爪,而且是有毒的怪物虫子,一直对它避之不及。今夜,竟然这样偶遇,亲眼看到它辛勤编制大网的精湛技艺,突然之间对这勤奋的小家伙有了些许好感。

  我在脑海里搜寻着有关蜘蛛的信息。我想,蜘蛛是有很强意识的天文观测家,专门选择晴好的、月高风静的夜晚专心致志地建造温馨、漂亮的家。

  我感动于蜘蛛,一阵大风可以让它们功亏一篑。但,它们视作寻常地,继续不厌其烦地尽心尽力创建家园,直到生命枯竭。这种勤劳、顽强的拼搏一生的精神提醒我不畏艰难,活到老,学到老。

  “春蚕到死丝方尽”。看到蜘蛛,我又情不自禁想起了蚕儿。小时候回外婆家喜欢捉蚕儿玩,那时年少,懵懂无知,只是觉得它们白白嫩嫩、胖乎乎蠕动的样子很可爱,放在手心里凉飕飕的很好玩,一片片碧绿的桑叶配着它们一个个洁白的身体很好看,趴在装蚕的竹簸箩上竖耳聆听蚕儿吃桑叶的沙沙声很有趣。再次见到春蚕是今年年初,在驻地附近村庄的老乡家里,觉得倍感亲切,儿时逗蚕儿玩耍的童趣画面又清晰、温馨地浮现在眼前。但是,直到此刻,我的内心才真正懂得了小小的蚕儿默默为人类奉献的伟大精神。

  我感谢大自然的小精灵们带给我的惊喜,感谢它们让我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更感恩它们给予我受益匪浅的启发与灵感,让我的心儿如临春风的种子一样悄悄地发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