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网红小牛馆”带动“牛经济”——平凉崆峒区“战贫”故事

 2020/10/23/ 15:0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朱婷婷

上马村暖棚牛舍里的“网红牛” 朱婷婷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朱婷婷

  49岁的平凉崆峒区西阳乡上马村禹长金,打从自己还是毛头小伙时就养起了牛,“种植+养殖”的养牛模式加之“以养代贩”的方式,多年来是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日子也算过得滋润。

  5年前妻子得了一场大病,将本来富裕的日子拉入谷底,20多万元的外债让禹家陷入困境。乡镇干部了解到老禹家的情况后,将老禹一家评定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老禹总算松了口气,看着父亲紧皱在额头上的川字纹,儿子小禹利用互联网平台为父亲寻求售牛出路。一根网线、一部手机,不成想,22岁的“网红小牛馆”却意外地带动了家里的“牛经济”,短短2个月时间,老禹家的牛远销到了静宁、宁夏等地,生意可谓是遍地开花。

  老禹说:“儿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售牛,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我再也不用寒天暑地赶着牛去牛市等着客商来挑选了,自家牛的视频和图片在网络平台供客商挑选,“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进行沟通,客商上门将牛拉走,太方便了。我还可以省下时间去干农活。”

  “他家儿子和牛都成了‘网红’,隔三差五就有客商到他家来买牛,老禹的日子能变好都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谋钱的点子。这个方式给村上养牛户也提供了借鉴方式。”西阳乡上马村支书吴少勇说。

贾洼村刘香梅喂牛场景 朱婷婷 摄

  正午的白庙乡贾洼村,太阳照耀着山塬,洒下一片金黄。58岁的刘香梅在家里的牛棚伺喂着正在妊娠的3头母牛。她看着母牛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坚定又充满希望。

  刘香梅一家也是贫困户,丈夫做建筑工,儿子干着装修的工作。因婆婆患病多年欠下了不少外债。日子过得有些捉襟见肘。

  “自从有了5万元的产业贷款,我们就尽量多养牛,然后自繁自养、以养代贩,同时还享受到了见犊补母的优惠政策。”刘香梅高兴地说家里收入逐渐增加了。

  这段时间,村里扶贫干部又帮着刘香梅联系好了农资,还安排他儿子就近务工。“说啥不能让日子退回过去。”扶贫干部指着牛圈里的母牛跟刘香梅说,“这都是你一头头精心喂养的,只要劲头不松,再难的事也不怕。”

  自己干,政策帮,一关关闯过来,刘香梅的日子有了奔头,还琢磨着再养几头牛。“只要全家肯拼肯干,日子总会好的。”她对扶贫干部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