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贺兴焱 张珊珊
四月,漫步在乡村小道,从高处远眺,青砖黛瓦的崭新民居鳞次栉比,宽敞通达的水泥路连接着每家每户,集中建设的养殖暖棚区人头攒动。医院、学校、广场、幼儿园、卫生室、小游园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保障着群众的生活所需,这里便是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
凉州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是我省西部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县区之一。最典型的是地处祁连山沿山地带的金山镇,全镇66%的农户处在地质灾害威胁区,34%的农户处在生态敏感区,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凉州区实施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修建新民居住宅376户,搬迁群众376户1324人,同步配套学校、卫生院,全镇常住人口和公共服务机构整镇搬迁,当地民众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凉州区金山镇安置点上,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在暖阳下自成一景。村民董成柱去年10月搬进了安置点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里。让他更开心的是,政府给他们补贴了10万元,自己仅花了6万块钱,还给配套安装了太阳能、暖气。对于50多岁的他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凉州区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合理提出了“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的建设目标,高标准编制《凉州区2022—2026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将安置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坚持以房子为核心,统筹兼顾基础配套、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社会服务、生态保护等多重效应,全力打造让群众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的现代化农村。
2022年建设的6个安置点,搬迁的875户3196人已全部入住。2023年,凉州区实施金山、张义、西营、康宁4个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集中力量解决813户2838名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并同步扶持发展养殖业和食用菌产业,让群众安居更安心。
2022年,凉州区守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两条底线,用足用活“10+5+N”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各类补助资金3960万元,统筹整合乡村振兴、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4886万元,为持续推进搬迁提供资金保障。
在金山镇崖湾村,村民张光洲正在养殖棚里打扫棚舍、喂食草料。说起新生活,张光洲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政府还给我们修了养殖棚,种地养牛,现在收入高多了,往后我会把牛越养越多,把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放眼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一栋栋新房让搬迁群众有了安居之所;一座座养殖场让群众有了乐业之基。
“按照‘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原则,我们2023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已开工建设35万方抗旱应急调蓄水池,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按照‘一户一棚’养殖模式,建设养殖暖棚600座,不断增强群众年收入,拓宽群众劳务收入,全镇设置公益性岗位46个,稳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坚定群众搬迁致富的信心。”金山镇党委书记邱生平说。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凉州区还注重激发群众创业激情,鼓励城镇社区、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拓展卫生保洁、设施管护、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进、逐步致富。2022年凉州区共投入资金81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养殖暖棚200座,已进畜2749头(只),2023年计划新建300座,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目前,群众发展产业的收入较搬迁前人均增加了1060元。
从“忧居”到“优居”,随着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的有序实施,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在凉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18日凉州区:医保扶贫有保障 困难群众有“医”靠
- 2020年12月14日凉州区:教育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2020年12月14日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凉州区这样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 2020年12月01日凉州区古城镇:扶贫产业育出致富“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