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种植+养殖+劳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瓜州县七墩乡产业优化鼓起群众腰包

 2020/10/28/ 18: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贠凯玲 包雄鸣 唐国虎 王养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贠凯玲 包雄鸣 唐国虎 王养成

  在酒泉市瓜州县七墩乡集镇南约500米处,远远看到,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那便是瓜州县七墩乡设施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园区的温室里冬韭菜、人参果、西红柿、羊肚菌等各类瓜果蔬菜长势良好,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的日光温室里种植的人参果,每个棚平均产量8000斤,除去苗木费与其他投入花费,一年的收益在2万元左右,赶在年前上市预计能卖个好价钱。这几年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是一年一个样,曾经的沙窝窝、盐碱地终于长出了致富‘金果果’。”瓜州县七墩乡三墩村二组村民包有海说。

  “刚开始发展日光温室,大家没经验,后来通过邀请县农业专家、乡镇技术员来实地指导,解决了群众种植中遇到的水、肥、病、虫等诸多难题,现在大家发展日光温室的信心更足了。”瓜州县七墩乡三墩村党支部书记李忠说。

  瓜州县七墩乡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制约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瓜州县七墩乡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树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其中,2020年新建21座,累计达到84座,种植率100%,日光温室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

  与七墩乡三墩村相邻的锦华村、汇源村,群众大多从临夏和政县、东乡县搬迁而来。擅长养殖是回族、东乡族群众的一大特点。现年41岁的马由布是七墩乡锦华村村民,家中共有4口人,2003年,马由布刚搬迁来瓜州县七墩乡的时候,种了8亩苜蓿和2亩麦子,由于土地盐碱大,收成并不好。2005年,他购买了3只母羊开始发展养殖,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的养殖业不断壮大,如今,达到了400只羊的养殖规模。2017年,马由布又开始收购牛犊,如今,70头“西门塔尔”品种牛膘肥体壮,将为马由布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最初发展养殖业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效益很可观,这几年一直搞牛羊养殖,也有了经验,想再调引更多牛,争取达到300头,把日子过得更红火。”马由布说。

  今年以来,瓜州县七墩乡扶持锦华村营胜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占地5344.79平方米养殖场一处,新建养殖圈舍4栋;配套消毒室、消毒池、储草棚,购置饲料加工等设施设备。目前,养殖场圈舍主体已修建完成。建成后,还可以辐射带动其他群众种植饲草1000余亩,逐步实现饲草产业和养殖业发展的双促进。

  “组织开展培训、深化劳务协作、发展劳务经济,如今,劳务输转与枸杞种植、日光温室、畜牧养殖齐头并进,成为瓜州县七墩乡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劳务输转收入可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瓜州县七墩乡副乡长吴龙说。

  近日,一趟赴惠州市八方缘实业有限公司劳务输转车从瓜州县七墩乡驶出,“今年家里种的农作物都收结束了,由于受疫情影响,感觉自己外出找工作有些困难,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这次务工致富的机会。”瓜州县七墩乡三墩村务工人员王成全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转惠民之举连声称赞。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瓜州县七墩乡立足富余劳动力较为充足的实际,大力宣传招聘信息和扶贫就业政策,广泛收集招聘用工信息,积极培育扶持劳务经济组织,为富余劳动力与用工企业搭建桥梁开展劳务输转,在劳务输转上下足“绣花”功夫,同时,建设扶贫车间,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使劳务经济成为群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至目前,瓜州县七墩乡共举办各类劳务培训班2次,向广东、江苏、江西、内蒙古等地共输出劳动力1807人(次),对有输转意愿的劳动力做到了应输尽输,全年可创劳务收入400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瓜州县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引导农户发展蜜瓜、枸杞、设施农业、草食畜等高效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室119座320亩,新建钢架大棚553座948.5亩,全县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圈舍为主的“戈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8万亩,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制种、茴香、甘草、苜蓿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增加9万亩。调引基础母牛、母驴1338头,新建、扩建标准化养殖场19个,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126万头(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580人,举办各类招聘会10余场次,发布用人单位岗位信息4600余条,涉及用工单位650余家,共输转各类劳动力26665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