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漳县:“陪读妈妈”有了新手艺

 2021/07/08/ 08:37 来源:新甘肃 通讯员 朱红霞 刘佳丽 张莉芳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朱红霞 刘佳丽 张莉芳

  家住漳县武阳镇庞家湾村的“陪读妈妈”隆丽珍最近格外忙碌,家里家外两头跑,回到家还要忙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她在朋友圈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孔雀图麦秆画时,大伙才知道,原来她最近忙着在县妇联组织的麦秆画制作培训班“充电”。

  隆丽珍之前一直在新疆务工,今年孩子上了初中学业繁忙,家里老人年龄也大了,她只能回到漳县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全家的开支都来自丈夫的打工收入,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她自己也犯愁,“要是有份可以在家挣钱的工作就好了!既贴补家用,又能照顾一家老小。”

  既想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又想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这是漳县不少“陪读妈妈”、农村留守妇女等居家妇女群体普遍面临的难心事。

  如今,这个矛盾在漳县妇联探索实践居家灵活就业的模式下成功化解了。

  “最近我们的工作群里,各乡镇妇联主席收集反馈最多的信息就是一些陪孩子读书和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咱们妇联是广大妇女的‘娘家人’,姐妹们愁啥盼啥,我们就干啥。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就千方百计替姐妹们解决这个难心事。好在我们这几年也探索通过手工编织实现灵活居家就业路径,之前的试点也得到过全国妇联领导的肯定。今年我去外省观摩学习,通过和一些培训机构衔接沟通,发现麦秆画很适合居家妇女,就搞了这个培训班。”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说。

  杜慧娟说,选择麦秆画这种传统手工工艺,不但材料遍地都是成本低,还能变废为宝。“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签订订单合同,产品不愁销路,姐妹们的作品都可以变成钱。”

  考察对接培训机构,组织摸底培训人员。6月2日,漳县2021年劳务品牌麦秆画首期培训班就顺利开班了,全县4个乡镇的50多名妇女成了培训班第一期学员。

  课堂上,授课老师向学员们讲解麦秆画的起源及制作工艺,学员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麦秆画作品都惊叹不已,原来自家麦地里不起眼的麦秆还可以变成艺术品。

  一根根不起眼的麦秆,经过剖开、压平、熨烫、上色、粘贴等多道工序,在学员们的“巧手”下化身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孔雀牡丹图。培训结束后,有40余名妇女与培训机构签订了订单合同。

  “培训不用花一分钱,一周就能学会,公司还免费提供麦秆、回收作品。画儿做工简单的一幅200多元,工艺复杂的一幅七八百元,手熟了四五天就能做好一幅。我们村有3个‘陪读妈妈’都来学了。既学了一门手艺,还认识了新姐妹。”盐井镇立桥村的赵明香边说边打开手机展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第一件作品没舍得卖,挂在我家客厅里,亲戚朋友都夸我手巧得很。”说完,赵明香笑得合不拢嘴。朴实的笑脸,透出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快乐。

  通过机构培训、订单收购、瞄准市场,形成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长效机制,这是漳县妇联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群众办实事的新路径。

  杜慧娟说,这期学员带动效应非常明显,第二期麦秆画培训已在筹备中:“其实,开展这样的特色培训不仅仅是让咱们居家的姐妹们挣到钱,更是为她们提供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平台,一个互相交心交流的平台,让她们自立、自强、自信、自尊才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