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武都:产业兴 乡村旺 农民乐

 2021/08/07/ 11:38 来源:每日甘肃网 王治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治

  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花椒产业成支柱产业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光热水资源丰富,是目前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都区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目前,全区稳固发展花椒100万亩,已建成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2021年全区花椒总产量预计3300万公斤,综合产值将达45亿元以上,花椒产业已经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盛夏时节,走进武都区郭河乡,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将整个田野染成了红色,椒农们在浓浓的椒香中娴熟地采摘着花椒。“这几天我们自己家的花椒已经采摘完了,今天我和亲戚们一起来侯家湾村摘花椒。今年的花椒大丰收,和我们一起摘椒的有龙凤乡的,还有康县的,我们每人每天采摘花椒在60斤以上,一天的收入在200块钱以上。”郭河乡营寨湾村村民赵兰兰满心欢喜地说。

  油橄榄产业一枝独秀

  作为全国油橄榄的一级适生区,武都区自1975年开始引种栽培油橄榄,经过46年的发展,武都油橄榄产业实现了从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到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如今,武都区油橄榄产业一枝独秀——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显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据了解,全区油橄榄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8万亩扩大到49万亩,受益农户4.5万户21万多人,适生区人均增收2200元。油橄榄主产区的1.01万户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油橄榄种植面积突破了200亩,油橄榄果子年产量达到10吨。”召林良种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召林说。据了解,武都区像谈召林一样的油橄榄种植大户共发展橄榄园210处3.5万亩,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达170处41.29万亩,惠及22个乡镇4.5万农户21万多人,适生区人均增收2200元。

  据统计,2021年全区计划新栽植油橄榄面积50347.6亩。今后三年,武都区将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对全区35万亩油橄榄低产园品种改良,实现油橄榄产业倍增目标。同时,不断增加油橄榄产量,降低种植、采摘、加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产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让武都这个“独一份、特中特”的优势产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药材产业成“铁杆庄稼”

  近年来,武都区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区优势产业之一,形成了以马营、池坝、坪垭、鱼龙为主,主产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的高寒阴湿中药材产区;以米仓山系为主,主产“武都红芪”、黄芪的半山干旱中药材产区;以洛塘、三仓为主,主产天麻、猪苓、杜仲、山茱萸、厚朴的药产林缘区。并按照“社企联建、基地示范、订单产销”的发展思路,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运营模式,全力推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武都区一家以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该合作社试验种植黄芪、重楼、红芪、白芪、党参等中药材,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使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的“铁杆庄稼”。

  据了解,武都区已累计发展中药材产业20.5万亩,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80家,中药材总产值达6000万元。目前,全区共种植中药材9.69万亩。

  “选准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陇南市武都区按照“白龙江河谷发展油橄榄产业,半山干旱区发展花椒、核桃产业,高寒阴湿和林缘区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的思路,为群众选准增收产业,做实做细“一户一策”,不断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