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绿色的希望——榆中县韦营乡韦家营村脱贫记

 2020/07/03/ 17:3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赵江梅 季桂珍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江梅 季桂珍

  夏日,从榆中县城出发,沿着312国道、S217省道,上山下沟,历时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了榆中县韦营乡韦家营村,空气中荡漾着泥土的清新,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标有“永远跟党走”的“爱民广场”,这是火箭军某部队援建的韦家营村安置点广场。

  韦家营村属典型的北部干旱山区,海拔2250米,年均气温6.7摄氏度,无霜期152天。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350毫米,自然条件非常差。全村有183户670人,现有耕地面积4750亩,全为山旱地,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大蒜等农产品产业。截至目前,未脱贫2户6人,全村建档立卡户共49户,185人,贫困发生率为2.24%。

  2016年4月,当时韦家营村的帮扶单位兰州市国资委干部在韦家营驻村时,他的感受就是这个村本来人口不多且居住分散,傍晚静谧恬静,但是“炊烟袅袅升起的温暖景象在此根本就见不到”,褐黄色的山绿色的树,笼罩在晚霞暮色中的梯田,乡村的美景因为缺了人而“大为逊色”。

  2017年初冬,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韦家营村的很多农户开始冬季覆膜保墒,为来年大规模种植大蒜做好了准备。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韦家营村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一些撂荒的耕地集体流转过来,全部种植大蒜。

  为了保证群众的收入,韦营乡党委和政府积极联系保险公司,为大蒜买保险。由于品种选择和降雨量的影响,2018年大蒜的产量没有达到预期值,但是因为有了保险公司的赔偿和帮扶单位的联系销售,当年种植的大蒜每亩地收入达到了2000元以上,土地的收益比往年高出许多,这让当地群众看到了希望,韦家营村合作社也吸引了更多外出务工者回家就地就业致富。

  据了解,韦家营村在特色产业选择上重点依靠大蒜种植,村集体流转土地230余亩,2019年共产大蒜80余吨。针对高原高寒高海拔的村情地貌,王文斌和农业科研机构对接,提出了建设塑料大棚温室,种植经济类蔬菜的思路。

  为了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将“产品”变为“现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韦家营村的驻村工作队开始忙着帮群众找销路。王文斌第一个带头,在朋友圈、微信群向亲戚朋友极力宣传推销,利用节假日回家的时间,他找到同事、朋友,让他们购买尝鲜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贡献。

  据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韦如库介绍,现在村里有了肉牛肉驴养殖项目,还流转了500亩土地建起了饲草基地,仅种植饲草带动部分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每户每年就要增收6000—8000元,目前全村种植产业发展了150亩以上的洋芋,试种100亩左右的百合,使得农民的收入不但有了保障而且还能稳定增收,农户的总收入从2014年的10万元左右达到了现在的40多万。他说:“今年新建试种的7个大棚蔬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为了防止返贫,我们现在积极想办法建水池解决水的问题,同时,新建8000多平的11个大棚已经动工,存放蔬菜的冷库也即将修建,我们将种植更多的蔬菜。如果后期发展效益好,下一步还会扩大面积,修建带水池和田间道路方便机械作业的高标准梯田,种植高海拔旱地蔬菜,建野菜加工厂,用多元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如今的韦家营村,百合、中药材、蔬菜、黑驴、肉牛、散养鸡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群众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脱贫致富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就如该村群众韦满仓说的:“在这几年脱贫致富的各项政策扶持下,在各级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脱贫是没有问题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奔小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